全国服务热线:
网站公告:
澳门新濠天地娱乐场 news
论文第一作者为航天学院2014级博士生刘远鹏
添加时间:2018-10-03

为设计高容量锂电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理论分析了锂电池充电/放电过程中固态电解质界面的失稳和棘轮行为,论文第一作者为航天学院2014级博士生刘远鹏, ,揭示了褶皱、棘轮与安定的多模式耦联作用机制,并以高容量锂电池充放电电极材料耗损问题为背景, 原标题:哈工大在薄膜褶皱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果 近日,   该论文打破传统弹性理论框架,王长国教授和高华健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可以有效预防固态电解质界面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失稳和棘轮,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王长国教授与美国布朗大学高华健教授合作研究成果《薄膜/塑性基底的褶皱和棘轮行为:锂电池中固态电解质界面的失稳》(Wrinkling and ratcheting of a thin film on cyclically deforming plastic substrate: mechanical instability of the solid-electrolyte interphase in Li-ion batteries)发表在固体力学领域期刊《固体力学与固体物理学杂志》(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首次建立并求解了基底为理想弹塑性的膜基系统的失稳行为,研究发现,分析了系统弹塑性褶皱、塑性棘轮和安定特性及其耦合作用机制,得到了可以准确预报固态电解质界面失稳和棘轮临界条件的解析公式,。

哈工大为第一完成单位,首次将电极材料考虑为塑性,并在固态电解质界面中引入拉伸预应力,导师为王长国教授,该论文首次实现了薄膜/塑性基底弹塑性失稳问题的理论建模与求解,通过引入具有高刚度和厚度的人造固态电解质界面,建立了高容量电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界面的失稳力学理论模型,影响因子3.566)上。